更新時間:2024-08-29 17:17:16 來源:大家找算命網 作者:小幸運
易學的最高境界是師徒一起學,有海納百川與一覽眾小山的先后關系。
“易”的最高境界并不是開始就一覽眾小山;而是一開始就海納百川。易是“師”對“徒”的。當今有很多為師者為易,卻不肯接受新的更好的正確理念或觀點,心高氣傲;卻不能容忍有任何除己之外的新鮮人物、事物。其實,為師如果有“不恥下問”的胸懷,他何曾不能站得更高,看得更遠呢?故為師無須放不下面子。要真正欲一覽眾小山,發(fā)揚光大易學并造就千里易界龍脈,流傳千里;還須先要有遠大的心胸。海之所以比百川都大,正是因為海不會瞧不起百川,才能將每一個小的小河流之精華總結與容納在一起,從而壯大了自己心胸和體魄。
“學”的最高境界并不是直接海納百川,相反是先一覽眾小山的。這是針對“徒”對待“師”而言(與“師”對待“徒”的關系恰恰相反)。為什么又這么說呢?作為徒,應每一座山都去游覽一遍在先;卻不拘泥于“此山就是最高點”(不要拘泥于任何一個師傅說的每一句話就是真理,而束縛在上面了,應大膽提出新的設想和質疑);只有如此,學者才云善學,才能真正做到取其精華,去其糟粕。最后再去海納百川從而豐富自己。甚至打造另一脈的相承;乃至成為后學之學的另一個至高點。
當然了,徒要尊師重道,無論師傅是哪座山,高低大小,學過了;皆應永懷感恩之心;學時即要大膽質疑;學前,更要心懷虔誠。
當然了,為師,亦要愛惜徒弟。只有師有師德;才能授人心法。德遠比技更重要。技術低的還可以再漲;而德劣,卻永遠上不去。
所以:拜師不拜技,只拜德。授徒不授藝,只授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