更新時間:2016-03-03 11:40:18 來源:大家找算命網(wǎng) 作者:八字算命大師
汝姓的來源_汝姓起源_汝姓的來歷
姓氏源流
汝(Rǔ)姓源出有:
源流一
源于姬姓,出自東周平王幼子之封邑,屬于以居邑名稱為氏。據(jù)史籍唐代名相張九齡的《姓源韻譜》:“周平王少子封于汝州,其后有汝氏。”古代時,中原有一條河叫汝水,就在現(xiàn)今河南省,至今仍叫汝河,汝氏的先祖,就生活在汝河兩岸。兩周之際,周平王姬宜臼將國都從鎬京(宗周)遷到洛陽(成周),開始了東周的王朝。之后周平王將功臣和王族分封為各地的首領(lǐng),其中有他最小的兒子姬武封于淮河北岸主要支流之一的汝水流域(今河南汝陽、汝州一帶,抵至寶豐),同時封其為侯爵,時人稱之為“汝侯”。
在汝侯的后裔子孫中,有以先祖封地名稱或爵號為姓氏者,稱汝氏,世代相傳至今。
源流二
源于姒姓,出自商代汝鳩、汝方之后,屬于以先祖名字為氏。據(jù)史籍《元和姓纂》的記載,“<尚書>有汝九鳥,汝方。”在殷商王朝時期,有賢人汝鳩,還有一個汝方,皆為高官。這兩人傳說是大禹的后代,皆為商湯執(zhí)政時期的賢大夫。這在典籍《尚書·亡篇》中有記載:“有汝鳩、汝方,湯之賢臣。”
在汝鳩、汝方的后裔子孫中,有以先祖名字為姓氏者,稱汝氏,世代相傳至今。汝氏族人大多尊奉汝鳩為得姓始祖。
源流三
源于地名,出自東周時期王畿汝邑,屬于以居邑名稱為氏。汝邑,在東周時期為王畿之地,后在周平王姬宜臼五十一年(鄭莊公姬寤生二十四年,公元前720年)著名的“鄭攻周之戰(zhàn)”后成為鄭國之地,建有古臨汝城,故址在今河南省汝洲市的臨汝鎮(zhèn)。在周釐王姬胡齊四年(鄭厲公姬突復(fù)二年,楚文王熊貲十二年,公元前678年),楚文王發(fā)動了著名的“楚攻鄭之戰(zhàn)”,汝邑又一度成為楚國之地,改稱梁,又改稱霍。到了漢朝時期,在汝邑之地設(shè)梁縣。到了曹魏時期,其地隸屬于汝北郡。隋朝時期,隋文帝楊堅將汝北郡的郡治移到陸渾縣北部(今河南嵩縣東北部),改稱汝州。
在汝州之地的古代住民,很早即有以居邑名稱為姓氏者,稱汝氏,世代相傳至今。
遷徙分布
汝氏或是古老的漢族姓氏,但人口總數(shù)在中國的大陸和臺灣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,在宋版《百家姓》中排序為第四百六十二位門閥,望族出天水郡、渤?ぁH晷赵诖箨懞团_灣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。汝河是我國汝姓的發(fā)源地。河南省境內(nèi),有一條汝河,自古以來就有名氣,在《漢書》的“地理志”就有記述。周平王繼承王位以后,把自己的獨生子們分封于各地,自立門戶為諸侯。當時他最小的一個獨生子被封于汝川,即現(xiàn)在的汝河。后來汝侯的子孫,就“以國為氏”而姓了汝,并且從此綿延不斷地繁衍流傳下來。關(guān)于汝氏的源流,《元和姓纂》一書指出,是周平王的少子封于汝川,他的后代有汝氏。也有些學者認為汝姓的出現(xiàn)更早,在殷商時期就已經(jīng)有了的。在《尚書》上就有一位當時著名賢人汝鳩。根據(jù)《元和姓纂》上記載,尚書有汝鳩,汝方。汝姓望居天水郡(西漢置郡。相當于今天甘肅省天水、隴西以東地區(qū))、渤?ぃㄎ鳚h置郡。在今天河北省、遼寧省的渤海海灣沿岸一帶)。
今河南省的信陽市固始縣、汝南縣,安徽省的利辛縣、淮北市,甘肅省的天水市、平?jīng)鍪,新疆維吾爾自治區(qū)的烏魯木齊市,陜西省的富平縣,北京市,黑龍江省的七臺河市、雞西市、哈爾濱市、大興安嶺地區(qū),江蘇省的蘇州市、常州市、吳江市,浙江省的杭州市、嘉興市,山東省的濟南市平陰縣、聊城市東阿縣,河北省的邯鄲市,湖北省的武漢市,云南省的普洱市(思茅市)寧洱縣(普洱縣)、陸良縣,非洲尼日利亞等地,均有汝氏族人分布。